大阪大学

收藏 532

  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简称阪大,是一所本部位于日本大阪府吹田市的世界级著名研究型国立综合大学。阪大理科起源于1838年的“适塾”--日本明治时期规模最大的兰学千人塾,文科起源于1724年的西日本第一汉学塾怀德堂,其塾生福泽渝吉等后来成为日本明治维新的领导性力量。1931年为顺应东京等大城市“综合大学到大阪”的民间呼声设立为“大阪帝国大学”,是日本国内建立的第六所旧帝国大学。二战后,其被正式更名为“大阪大学”。
  目前,大阪大学拥有11个学院、15个研究科的研究生院、5个研究所和众多的附属科研机构。作为一所有着悠久历史的日本旧帝国大学,大阪大学三个校区位于大阪府吹田市、丰中市、箕面市,紧靠日本经济中心和国际开放门户、全国第二大城市的大阪市,有着优越的与世界顶级科研机构进行学术交流的优势。是日本RU11学术恳谈会、八大学工学系联合会、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等相关学术组织的重要成员。大阪大学的校友涵盖了日本第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也诞生了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克拉福德奖得主,以及若干位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日本国际奖得主,其在科学研究等许多方面可谓人才辈出、享誉世界。

办学历史

  大阪大学起源于1724年设立的汉学塾怀德堂和1838年由绪方洪庵设立的明治期间最大的千人兰学塾-适塾。作为后者的发展在1931年创设了由医学院和理学院组成的大阪帝国大学。作为日本国内的旧制帝国大学的第六所,创立不久就已“理科的阪大”而崭露头角。说到阪大的特色,离开当地大阪的话是难以想象的。在旧制大学时代,因为较少的官僚味,且极富庶民特征而被当地的人们所称道。
 
  到1933年,吸收了大阪帝国工业大学成为工学院,依次形成了理学院、工学院和医学院的三学院体制。
 
  二次大战后,阪大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可以说是迎来了第二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7年,改称为大阪大学,1949年的学制改革,合并了旧制的大阪高等学校、浪速高等学校和大阪药学专门学校,成为了以理、医、工、文、法经的5个学院和一般教养学院的新制大阪大学。
 
  随后,法经学院在1953年分离为法学院和经济学院,医学院也在1955年与1960年分别独立出了药学院和齿学院,并在1961年新设了基础工学院、1972年从文学院独立出了人间科学(人类科学)院,从而确立了10学部体制。尤其在1954年由日本社会经济学家高田保马将文法学院经济研究室独立创设为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后,集聚了全国经济学精英,率先开展了近代经济学在日本的集群性研究,引起国际轰动,为阪大社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实现文理均衡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10个学部,作为大学院(相当于研究生院)的独立研究科,1989年设立了语言文化研究科、1994年设立了国际公共政策研究科。2002年从基础工学研究科独立出了情报科学(信息科学)研究科,同年,以细胞生体工学中心为主体,设立了生命机能研究科。2004年作为第15个研究科新设了俗称法科大学院的高等司法研究科。
 
  2004年,根据日本《国立大学法人法》成为国立大学法人。
 
  2007年10月,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将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外国语大学(位于大阪府箕面市)正式并入为大阪大学的第11个学院-外语学院,从而成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外国语大学的25个外语专业全部在大阪大学继续开设,大大增加了阪大的教研综合能力。
 
  1838年 绪方洪庵设立兰学塾“适塾”
 
  1869年 绪方洪庵之子绪方惟准等适塾相关人士,参与设立大阪府上本町大福寺的临时医院、临时医学校
 
  1880年 在临时医院、临时医学校的基础上,正式设立“大阪府立大阪医院”、“大阪府立大阪医学校”
 
  1896年 设立“大阪工业学校”,随后改制“大阪工业大学”
 
  1915年 “大阪府立大阪医学校”改制为“大阪府立大阪医科大学”
 
  1919年 医大改称“大阪医科大学”
 
  1921年 在企业家林蝶子捐赠的基础上,设立官立的“大阪外国语学校”(旧大阪外国语大学、现大阪大学外国语学部的前身)
 
  1931年 大阪医科大学的医学部与理学部组成“大阪帝国大学”,长冈半太郎就任初代校长。
 
  1933年 吸收大阪工业大学的工学部
 
  1947年 改称“大阪大学”
 
  1949年 统合大阪高等学校、浪速高等学校、大阪药学専门学校3所旧制学校,新制的大阪大学拥有文学部、法经学部、理学部、医学部、工学部の共5个5学部(学院)以及一般教养部
 
  1953年 法经学部分离成法学部与经济学部
 
  1954年 社会经济研究所设立,高田保马任初代所长。
 
  1955年 设置药学部
 
  1960年 设置牙医学部
 
  1961年 设置基础工学部
 
  1967年 设置“大阪大学医疗技术短期大学部”
 
  1972年 自文学部分离出人类科学部
 
  1991年 制定现今的学章与校色
 
  1993年 设置医学部保健学科、迁移大阪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完成吹田?豊中2个校区的统合
 
  1994年 废止教养部
 
  1997年 完成大学院重点化
 
  2004年 根据国立大学法人法的规定,改制“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2007年 统合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外国语大学,设置外国语学部

办学规模

  大阪大学(Osaka University),是位于日本大阪府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是旧制帝国大学之一。在日本通常被称呼为阪大(はんだい,Handai)。主校区占地面积约160万平方米,湖光潋滟,山色旖旎,风光秀丽,建筑大气简洁。2014年度在校生23429人,年度教研经费1518亿日元。在日本关西地区,该校是与京都大学一道在各个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的旧帝国大学。但与其他几所由政府直接创办,培养政府官员、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帝国大学不同,它是由民间力量向政府申请创建的。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以下两个机构:一是适塾(又称洋学塾),专攻自然科学。1838年塾主绪方洪庵召集一些门生讲授医学,规模达到千人,成为明治时期日本最大的西学塾,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就在这里求学。成为日本明治维新最主要的思想和人才发源地,后来,适塾几经演变成为专门的医学学校,大正四年(1915)正式使用“医科大学”这一校名,1931年根据“帝国大学令”正式命名为大阪帝国大学,设立医学和理学两院。二是汉学塾(亦称怀德堂),成立于1724年,由商人出资经营,以研究人文科学为主,后成为大阪帝大的法文学院。堪称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中西两大学堂实现了汇流,三是1933年,由大阪工业学校发展起来的大阪帝国工业大学也被合并进来,成为后来的工学院、微生物病研究所、产业科学研究所等机构。
 
  1947年,大阪帝国大学改名为大阪大学,由理、工、医、法文4学院和两研究所组成。其后,又合并了大阪药学专科学校和两所高中。此后,大阪大学励精图治,学科、专业、学校规模均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法文学部一分为三:法学院、经济学院、文学院、又增添了新的学部和研究所,一大批附属研究中心相继建立,研究生教育亦全面开展,为国立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二、三十年间,借助日本经济振兴的大潮,大阪大学的发展更快于其它几所旧帝大。截至2014年,它已成为拥有11个学院、包含15个研究科的研究生院和5个研究所的现代化综合大学。

学术科研

  教研机构
 
  教养学部:由早期的浪速高中及大阪国立高中发展而来,不仅承担着全校的基础课程教学任务,还参与研究生教学及招收外国留学生。
 
  语言文化部:在日本大学中首创语言和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全部开展视听教学装配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同时聘请外籍教员。该部设有6个语言实验室,还开展研究生教育。
 
  体育健康部:从教养学部独立而来,含健康科学、体育科学的若干学科。基础工学、人际科学、语言文学11个研究科59个研究方向,除了语言文学科自己独立开展研究生教育外,其余各科的教学与研究均与学部的本科教育结合在一起。
 
  主要研究所
 
  微生物病研究所:成立于1934年,下有17个研究室,并附设医院、图书馆、感染动物实验设施、共用无菌实验设施、菌株保存设施,癌病遗传细胞检索中心等。主要研究流行病和癌症。在基础生物医学方面,从分子、细胞、实验动物及临床各级水平上开展对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及癌的基础研究,附属医院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实习提供服务。除科学研究外,还开展了生物学及医学的研究生教育,目前已有20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进行微生物及肿瘤学的研究,并先后接收了近百名外国学者和科研人员来所进行合作研究。
 
  产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39年,有21个研究室,以及放射线实验室、材料分析中心、高能极限材料中心3个机构。该所与日本关西地区的工业界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基础理论和应用科学的研究中,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科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冶金学、生物化学等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研制出的电场离子显微镜处于世界最先进的水平。该所还同理学部、工学部、基础工学部联合招收研究生150名,并接收30名国外研究生与研究人员来所共同研究。
 
  蛋白质研究所:1958年设立,有11个研究室,其中之一专供外国客座学者研究。附属蛋白质工程基础研究中心下设X线分析、多肽化学、基因工程3个实验室。该所现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蛋白质科学研究中心。研究重点放在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目前,该所附设的结晶解析研究中心在X射线结晶分析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还自行设计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强力自动X射线衍射计,用它测定生物体有关物质分子结构。除了科学研究,还接受理学部、医学部的研究生教育,接受国外访问学者。每年还举办不同课题的专题讨论会。
 
  社会经济研究所:是该校唯一的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66年,研究范围包括微观经济分析,生长理论和数量经济。最近,除基础理论研究外,把微观经济和定量经济分析作为主要研究项目。该所主办的英文版学术年报《国际经济评论》,在60年代曾被评为世界经济学界最高级别的年刊之一。
 
  焊接研究所:1972年设立,含有9个研究室和超高能密度热源中心和高能焊接研究中心两个研究机构。该所的尖端焊接技术无论是在空中,还是在海上,在抗高温、抗高压、抗震动等方面均经受住了考验,在世界最长的连接本州与四国的濑户大桥建造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超厚钢板一次焊接问题上,成功研制出可焊接50厘米厚钢板功率为300千瓦的电子束焊接装置。该所的研究活动还向世界开放,已同许多世界著名大学,如卡内基·梅隆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等开展了合作研究。在研究生教育方面,为工学研究科的焊接课程建设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建立了一门新兴的应用高温工程课程。
 
  主要研究中心
 
  工作中心:为学校各门的教学、科研、实验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设计、制作加工、修理等服务,同时亦为学生提供工程训练、技术操作的实验场所。
 
  超高压电子显微镜中心:具有300万伏电子显微镜实验装置,为材料分析、生物学、医学等研究提供了条件,该中心已向国内外研究者开放。
 
  激光核聚变研究中心:拥有日本国内最先进的成套加速器设备,进行大型激光系统导致核聚变实验,该技术处于世界尖端水平。
 
  细胞工程中心:进行有关细胞免疫、细胞遗传、细胞工程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有9个专供国内外客座人员研究的研究室。
 
  极限物质研究中心:用科学手段实现物质的极限状态,以此来进行物质的基础及应用的综合研究。
 
  超导电子学研究中心:从高温超导特征的探析及开发,在电子学及能量系统方面进行超导应用研究。
 
  情报教育处理中心:为全校公共教育开展情报处理服务,配备众多终端供学生利用。
 
  此外还有低温中心,放射性同位素综合利用中心,有机光学工程研究中心等,大型计算机中心和核物理研究中心已定为全国共同利用机构,蛋白质研究所和焊接研究所为全国共同利用研究所。

快速预约看校

孩子姓名
就读年级
手机号码
验证码

×

填写申请信息

确认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