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咨询热线 400-900-8516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
首页 > 国际学校 > 北京市朝阳区赫德学校 > 新闻动态 > 不插电的研学:赫德学子如何用脚步丈量历史,远离屏幕诱惑?

不插电的研学:赫德学子如何用脚步丈量历史,远离屏幕诱惑?

发布者:北京赫德学校 2024-05-16 08:17:44

当家长们第一次听到学校要组织研学活动时,心中充满了疑惑:


研学?不会就是学校组织的一场春游吧?

第一次的异地研学活动, 项目内容策划的怎么样啊?

路途遥远,孩子们的电子设备怎么管理,安全怎么保障?

长达一周的研学,孩子们能有哪些收获?

... ...


带着家长的疑问,带着对旅途的期待,赫德初中部的同学们,在老师们的陪伴下,进行了一场为期6天5夜的探索,一次文化与历史的深度融合。

有人说:“人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安。
看古城墙的厚重,
看兵马俑的雄壮,
看钟、鼓楼的青砖黛瓦,
看曾经的盛唐。

有人说:”人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敦煌。
看莫高窟的惊艳,
看月牙泉的守护,
看鸣沙山的丝路记忆,
看曾经的盛唐。


于是,我们带领学生们走入西安,走进敦煌,以脚步丈量祖国的名山大川,在旅途中追寻诗与远方,将时间定格,将空间静止,留下的是用心感受。


我们相信,课堂没有边界,教育没有局限,更深刻的教育总是在体验中发生的。每一次出发,都是对知识的追求;每一次探索,都是对视野的拓展。让我们一起,带着疑问出发,携着收获归来。



01

 准备一场研学活动,需要进行多少准备?


随着研学时间的临近,老师们在行前一个月左右便开始进行准备,每一位老师都以极大的热情和细致的态度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级部主任多次与参与带队的老师们进行行前会议,对行程中吃的菜色要安排特色饮食,去博物馆参观要安排专家学者进行讲解,民俗体验要保证学生能够有动手参与的项目等等内容细节进行确认。


在教师匹配上采取分组模式作为基础,由教师带领,辅以机动和协调人员,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关注和悉心指导。


在收集学生信息时,特别关注学生过敏症状和需要特别注意的个人事项。宿舍管理方面,也制定了一套细致周到的方案,包括男女生楼层分配、教师定时巡查、师生住宿间隔安排等,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有序的生活环境。



部分行前准备材料



从住宿的分配到日常的管理,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的规划和反复的推敲。

此次出行前,关于研学期间的行为规范,6年级的老师们首先与学生们明确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与学生讨论可能的规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最终由老师进行统一的整理和确认。

在7、8年级,老师们进行了一次尝试,学生参与到制定研学期间的学生规则中来。这一举措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让他们更加明白在即将到来的活动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让学生参与讨论行前学生行为规范,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生组长为小组同学进行行为规范的培训,使得同学们更加理解自己的职责和自己的智慧能给予团队的力量。


 “我平时非常讨厌被管理,可是这一次我作为组长,明白了规则制定的意义。”这是一位同学在总结会的发言。

一次角色的转变,让他从一个新的角度理解了规则制定的逻辑。他的变化,不仅影响了自己,也激励了其他同学。

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细致入微的准备,通过老师们的辛勤付出,此次研学活动一定会精彩纷呈。


02

 在行走的课堂上读懂更大更广阔的世界


过去,书本是孩子的世界。
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

在赫德,我们相信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激活生命内驱,是推动自我,是外部世界和未来社会的链接,因此,我们在致力于帮助学生扎根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希望带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民族自信。

为了带着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民族文化,让他们以探究的目光、研讨的方式,自主学习、自动发现、亲身体悟,跳出课本看中国,在学期初,在校长的带领下,老师们开启了”研学+课程”的内容策划


西安研学手册部分展示


敦煌研学手册部分展示


6年级的研学方案专注于人文学科能力的培养,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融入研学内容,通过一地一景、一日一练的设置,让学生在观察千年文明的同时,记录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学生将有机会探索十三朝古都,梳理中国历史的脉络,系统了解政治文化、经济贸易、社会思想等方面在历史早期的发展和沉淀。


多种民俗活动体验


参访秦始皇兵马俑,理解背后所代表的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在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墙上骑行,纵览城市变迁与城市格局分布,探索古老文明与现代城市的联系。体验关中地方民俗,品尝并制作地方美食,深入探究地域环境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欣赏传统表演艺术及皮影戏,沉浸式汉服体验,并进行相关创作,深刻体味中国文化的魅力。


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锻炼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以及文化意识和创造力。这些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人文学科上的进步,也对他们的整体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对于7、8年级的学生,研学内容与课程紧密相连,老师们将历史、地理、语文、科学、英语等多个学科的内容进行整合,使研学行程安排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带领学生走进“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大漠与边塞,亲眼见证代表了中原与西域文化交融的艺术精髓-莫高窟壁画。在鸣沙山的金色沙海中,体验沙漠的浩瀚与绿洲的生命力,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探访两座汉唐时期的边境关隘,理解古代丝绸之路上商贸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感受历史的厚重。让他们了解即使在贫瘠的荒漠地区,也能通过太阳能和风能进行发电。

多彩的体验活动


随着课程画卷的徐徐展开,在孩子们小小的心里,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并引领他们去思考个人与国家命运的关系。我们培养的不仅是学术成就,更是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全球公民。


03

 电子设备VS旅途,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手机已经成为学习和记录的重要工具。而对于旅程来说,如何将视线从屏幕转到风景,也成为家长最关注的问题。

初中部的孩子们正处于培养独立性的关键时期,老师们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以电子产品为工具,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在这场旅途中我们允许学生使用手机。同时为避免学生沉浸于电子世界,于是制定了明确的使用规则,以确保手机使用的合理性和教育意义。我们相信,通过合理引导,孩子们能够学会自我管理,而不是被技术所控制。


同学们关于“手机”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参观环节可以使用手机进行记录,体验环节不能使用手机,用餐和休息等特定时间不允许使用手机”,规则的制定和执行都紧紧围绕学生的需求,并设置了相应的提醒和管理机制。

在实践中,根据每日不同的活动安排,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如调整手机发放的时间,增加组长对手机使用的管理职责等,这些改进措施都是在充分听取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确保了规则的公平性和可接受性。

于是,想象中的“手机保卫战”并没有出现,同学们从未因交手机与老师发生冲突。

在这场旅途中,手机成为了他们记录风景、记录随笔、记录欢乐时光的工具,也不是旅途的“主旋律”。


西安研学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敦煌研学部分学生作品展示


04

 “感受到”要比“知道”重要的多




研学归来,孩子们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深刻的体验回到了校园,为了纪念第一次的研学之旅,以及表彰学生在在研学旅行中所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和卓越表现,各个年级选择以不同的形式进行庆祝。


6年级的老师们组织了一场表彰会,特别设立了“研学之星”和“最佳领导力”两个奖项。


获得“研学之星”奖项的孩子们在旅行中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他们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不仅认真记录所见所闻,还主动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悟。

“最佳领导力”奖项的获得者在团队活动中,能够协调各方,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他们勇于承担责任,带领团队共同克服,赢得了同学们的尊敬和信任。




7、8年级的同学们以展示会的形式,邀请老师及家长们与他们一起回顾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同学们轮流上台,用他们的声音和情感,将旅途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他们朗诵的随笔,记录了旅途中的所思所感,有的描述了山川的壮丽,有的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还有的抒发了对同伴友情的珍视。


英语诗的朗诵更是别具一格,同学们用流畅的语调和韵律,将旅途中的异国风情和文化体验融入诗行之中。他们的诗歌或欢快,或深沉,展现了他们对语言艺术的热爱和对旅行体验的深刻理解。



老师们对旅途中有着突出贡献的组长及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感谢他们在此次研学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你的出色的领导力、你对同学的有爱、你对集体的关心,都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和赫德学校的历史中。你是我们HD Beijing的一束光。以此小小礼物,激励你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相信自己、勇往直前,成就自己、用爱照亮世界。”这段话就印在老师们送给同学们的礼物上。

同学们也以精心准备的节目表演,向陪伴他们整个旅程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研学之旅,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这次研学,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识,培养了“主人翁”意识,更学会了如何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老师们也从更多元化的角度,对学生有新的认识,更加理解学生、了解学生。

我们相信,这次研学的经历,将会成为他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伴随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学生旅途感想




Tina Cheng


一条秦峻分南北,嬴政离去带万人。出土有色变无色,有立有坐如真人。雁塔雄伟十三层,三分三合立不倒。西安面复种类多,字难写会人少。半坡祖先早千面,人面鱼纹是个继。西安城墙防外者,保家卫国功劳大。西安古为朝之都,西安今日人皆知。



Cici Zhang


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在白天与夜晚又是不同的样子。我们虽只在大巴车上欣赏了大唐不夜城,但也足以感受到了它的壮丽与辉煌..红彤彤的灯笼,金灿灿的房梁,各式各样的小玩意与小吃特色遍地,人山人海,灯火通明…



Elsa Cao


在西安令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是秦始皇皇陵中排列的整整齐齐的地下军团,兵马俑。虽然我在书上看到了许多有关兵马俑的内容,比如兵马俑与秦始皇皇陵共历时38年修建,动用70万人,也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但在我看到他们的那一瞬间,还是感到非常的震撼。数不胜数的兵马俑,整齐地排列在一号坑内,和真人一模一样,神态、动作与衣着各不相同,千人千面,生动极了。



Tiffany Deng


我们参观了西安博物院。这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历史博物馆之一,收藏了广泛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在博物馆的藏品中,我最为着迷的是出土的陶俑和瓷器。这些精美的艺术品展示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除了陶俑和瓷器,博物馆还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商路的繁荣和交流。那个侍女佣(唐)最让我印象深刻,侍女俑头梳双环髻,着圆领长袍,腰束带,足登靴。双手捧物于胸前,直立于一底座上。此俑女着男装为一少女形象。手前伸,腰略后仰,头微上扬。面带微笑,姿态优美,也流露出一股自信高傲之气。



 Apple Zhou


甲辰龙年,建已廿一,吾与同窗,共赴长安。千年古城,万代繁荣,景色秀美,特来寻此。

初来长安,恰会兰时,扶光碧落,望舒如玉。纤凝碧烟,扶摇微拂,玉林映叶,宛如画卷。

桑榆慕影,即往演出,丝绸之路,何等艰坷。此去一别,难以归家,愿以性命,造福苍生。丝绸罗绮,薄如轻纱,肩负使命,凿通西域。

次日负星,踏足长安,千古遗迹,映入眼帘。诗文书卷,不计其数,碑多成林,故称碑林。兰亭集序,字形静美,妍美流便,情意深沉。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感叹人生,吾心震憾。

观览许久,已然宁静,永宁城墙,飒沓骑行。城门威武,设计巧妙,古之智慧,今犹叹服。夕阳斜射,落霞相照,骑影映城,秀妍如斯。

昔之陵墓,事死如生,秦王嬴政,陵如皇宫。兵俑生动,千人千面,作工细致,仿若真身。色彩之艳,形态之美,汇于一体,威武壮观。

后又暮游,半坡历史,大唐不夜,赏尽长安。灯笼满天,染其微红,心寄予愿,优景雅志。

长安之美,宛若游龙,惊鸿一刹,灯火辉煌。历史更迭,朝代兴衰,繁花盛世,隐存可危。夫望人生,亦是如此,何等灿烂,间或苦涩。人为智者,亦如蝼蚁,片刻此生,赤裸来去。吾愿作何,灿烂夏花,秋叶静美,凝霜幽雅。

享受生活,做好选择,人之一生,不过尔尔。幸甚至哉,赋以咏志!



Christa Lin


如果说穿梭奔腾于高山峡谷的万里长江是一首雄浑的交响乐曲,那么静卧在河西古道的敦煌无疑是一部气势宏伟的历史长卷。而沉睡在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无疑是一条跃动的艺术长廊。思慕着古老文明的迷人风采,仰慕着历史的悠悠神韵。我们来到敦煌,在漫漫黄沙之中,在有着千年历史的莫高窟中、探索着奥秘的奥秘。

在这几天的探索中令我最为深刻的就是第一天去的鸣沙山·月牙泉,月牙泉是大漠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名,水以神而益秀”。令我不禁赞叹,遐思万千。这里不仅有着壮观的沙山、清澈的泉水,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又因为外形呈月牙状被人叫做“月牙泉”。俯瞰,沙洲环泉,清泉抱沙,但不相混合,水不染沙湾,沙不入水池。但浑然相成的界线,拥有了另一份美感。我认为这亦是生命绽放的另一种形式。

这些也只是敦煌的一小部分、敦煌的莫高窟、阳关、雅丹世界地质公园等,也都含有丰富的内容。古老的敦煌,以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点燃了人类的文明之火。总而言之、我认为敦煌是一个给人无限震撼、陶醉的地方。



Elsa Han


在这里我看到了充满文化和历史气息的敦煌也有着先进的一面,现代与古老的交汇使这次敦煌之旅增添色彩,也让我对敦煌的第一印象发生了改变。我们在博览馆里看到了不同形式的发电,新能源的概念,还有光伏和光热的区别和作用。

在之后的讲座中也了解到敦煌除了有文物古迹,还有很多个科技领域的“第一”,比如:是第一个百万千瓦级发电基地。在实地看到那刺眼的阳光汇集在发电站上时,震撼涌入眼帘,我会感慨社会的发展,也会珍惜这次能实地观看的机会。



Yichen Zhang


阳关同样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处地方,这里曾经是古代人们的丝绸之路,重要的经济带,通过带入式的剧情游览,比如房总挨打,也能看出当时阳关的严格落实,同样也侧面看出了当时中西因为张骞开创的丝绸之路,使得敦煌成为了最为繁荣的地方,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大漠雄关,曾见证了丝路的繁华,千载而下,繁华不再,但凝结在其中的独特价值值得我们全人类共同珍视。

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引领下,敦煌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召开的集结号己吹响,敦煌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飞天儿女将坚持不懈致力于这份遗产的保护、展示与传承。



Tiger Li


茫茫大漠中,有一块大石格外耀眼。尽管它已经被岁月磨的面目全非,我们依然还是能依稀认出这座要塞。它就是位于敦煌市西北小方盘城的玉门关。

沿着小路向前走,远远的就能看到这座建筑。它形似一块长方体巨石,中间镂空,西南两边各有一个洞。进入关中,内部只剩下了几株杂草和石块。微风轻轻拂过我们的脸庞,仿佛是岁月的呼唤。

环顾四周,想象着曾经驻守在这里的官兵的模样,心中不禁感慨万分。虽然他们已经消逝,甚至遗忘,这关口也被时间磨平,但他们的精神和意志会与这遗留的荒石和这一代代华夏子孙长存。



olivia Li 


个人觉得又见敦煌看了很感动,很喜欢莫高窟,历代建造、绘画、保护莫高窟的人为之付出了心血和生命,很感动,有些历史无奈的让人心痛,是在看完莫高窟之后去看的又见敦煌,在听到我们每一次的呼吸和感受都是对文物的破坏。



最让我震撼的是一个个存在于历史的人物从古老的史书里面走来,举起双手“我在”这场大型舞剧非常的震撼,他是不同于传统的舞剧,观众可以在整个剧场边走动边感受不同的场景,色彩鲜艳,走近它们仿佛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侵蚀着这动人的壁画,给我们带来到不同的画面,神祕莫测美丽慈悲的莫高窟,原谅了王道士的背叛,我看到了那个时代的走投无路,那时的女子们盛装打扮,对镜梳妆,一声声问着,我美吗?我美吗?我只能在现场喊出“太美了”可是因为逐年风化,人们保护不够,她们精心抹的胭脂,擦的敷粉,都在风沙中被逐渐抹平消逝…...

每一幕的场景设计巧妙,我在行走中感受历史瞬间,从入场到落幕都是历史长河的见证,走过了一千年,又像只是一瞬间。

声明: 本文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观点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024招生报名登记

信息填入后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立即报名

报名成功后查看学校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招生老师:

联系电话:

学校邮箱:

官方网址:

学校地址:

官方微信: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