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条件
入学条件
硕士:基本条件英语授课的硕士专业要求托福100分以上/雅思7分,附加GMAT/GRE成绩。
本科:高中毕业加两年大学学历,必须通过瑞士瑞士大专院校(如:瑞士弗里堡大学预科班)录取考试(五个科目)(请参阅链接<<语言等级和分类>>和大学预科/语言学校)。本科教育授课语言为全德文授课,研究生教育部分专业为英文授课。要求是如果通过德国歌德学院高级德文水平考试。可不必考德文进入苏黎世大学学习,或者通过苏黎世大学德文考试。
申请期限
秋季学期截止4月30日
春季学期截止11月30日
学费
苏黎世大学每年学费为1578瑞士法郎。
生活费用
苏黎世大学官网上的指导生活费用为每月2000瑞士法郎。
办学历史
苏黎世大学是瑞士规模最大、课程范围最广泛的大学,创建于1833年,但它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1525年,以及新教改革家乌尔里希·茨温利的时代。《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就把它的建校时间定为1523年。
第一年的学生不到200人
1833年,原有的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合并,与新成立的哲学院一起组成苏黎世大学。这是欧洲第一个由民主国家而不是由封建君王或教会创办的大学。第一年注册的学生是:神学16人,法学26人,医学98人,哲学21人。
教师是26位教授和29位讲师。当时的创建人雄心勃勃,梦想着有一天这所州级大学能成为瑞士联邦大学。
但这一点也不能影响它成为一所综合大学的最终目标,大学的精神之父、后来的古典哲学教授约翰·卡斯帕·冯奥雷利毫不含糊,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必须建一所苏黎世大学,而且必须让它,只能让它成为瑞士大学。
第一位女博士是俄罗斯人
1849年,苏黎世大学允许女子听哲学课。但是,直到1864年俄罗斯的玛丽亚·科尼亚西尼娜申请医学时,苏黎世的教育局才被迫对招收女生做出表态。然而,玛丽亚·科尼亚西尼娜不久就离开了苏黎世大学。
到1866年她的同胞代什达·苏斯洛娃,一位被释放的农奴的女儿,成为苏黎世大学的第一个女生。1867年,她获得苏大的博士学位,这也是德语国家第一次向女性颁发博士学位。
1855年,享誉世界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成立。此后它与苏黎世大学一直在一个校园。教员也是苏黎世大学提供。1859年,哲学院分为文科系(设哲学、语言、历史等科)和数学与自然科系。1883年建校50周年时,已经有学生463人,教师91人,其中教授37人。1901年,苏黎世大学成立兽医学院。 1905年,学生首次突破1000人。1908年,苏黎世州与瑞士联邦政府签订协议,将苏黎世大学和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合并。1914年苏黎世大学迁至今天的所在地。
1933年百年校庆,苏黎世大学学生达到2033名。1973年突破10000名,1983年达15000名,1989年突破20000名。
办学规模
苏黎世大学(德语:Universität Zürich,UZH)已经成为一座享有国际声誉的教育和科研中心。共分为7个系:神学系、法律系、经济学系、医学系、兽医学系、哲学系、数学-自然科学系。以商管类研究生课程闻名于世,与维也纳经济管理大学共称欧洲之首。苏黎世大学在分子生物学、大脑研究和人类学等领域具有开拓性的研究实力。其大学医院和兽医医院,也具有一流的设施和艺术。第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从这里走出,X射线的发现者伦琴是苏黎世大学的高材生。
学校排名
国内高校排名
全球高校网(4ICU)国家高校排名 第4名
全球高校排名
美国《新闻周刊》世界100强大学排名 第46名
韦伯麦特里克斯网(Webometrics)世界大学排名 第381名
法国巴黎高等矿业学院世界大学排名 第32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 第106名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排名 第58名
全球高校专业排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专业大学排名 第82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艺术和人文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第104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技术专业大学排名 第194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自然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第113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QS社会科学专业大学排名 第105名
学术科研
苏黎世大学是瑞士教研领域最广的大学,共约一百个专业分布于7个学院和一百四十多个研究所,另有12个博物馆、4间医院和苏黎世大学主图书馆、苏黎世中央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
神学院(Theologische Fakultät)
法学院(Rechtswissenschaftliche Fakultät)
经济学院(Wirtschaftswissenschaftliche Fakultät)
医学院(Medizinische Fakultät)
瑞士兽医学院(Vetsuisse-Fakultät)
文哲学院(Philosophische Fakultät)
数理学院(Mathematisch-Naturwissenschaftliche Fakultät)
杰出人才
年份 领域 得主 苏黎世大学渊源
1901 物理 威廉·康拉德·伦琴 博士(1867)
1902 文学 特奥多尔·蒙森 教授(1852-1854)
1913 化学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教授(1893-1918)
1914 物理 马克斯·冯·劳厄 教授(1912-1914)
1921 物理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博士(1906)及教授(1909-1911)
1933 物理 薛定谔 教授(1921-1927)
1936 化学 彼得·德拜 教授(1911-1912)
1937 化学 保罗·卡勒 教授(1918-1958)及校长(1950-1951)
1939 化学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讲师(1920-1925)
1949 医学 瓦尔特·鲁道夫·赫斯 讲师(1913-1916)及教授(1917-1957)
1987 物理 卡尔·米勒 讲师(1962-1970)及教授(1970至今)
1996 医学 罗夫·辛克纳吉 教授(1979至今)
申请条件
中国留学生基本条件
英语授课的硕士专业要求托福100分以上,附加GMAT成绩。
高中毕业加两年大学学历,必须通过瑞士瑞士大专院校(如:瑞士弗里堡大学预科班)录取考试(五个科目)(请参阅链接<<语言等级和分类>>和大学预科/语言学校)。本科教育授课语言为全德文授课,研究生教育部分专业为英文授课。
要求是如果通过德国歌德学院高级德文水平考试。可不必考德文进入苏黎世大学学习,或者通过苏黎世大学德文考试。
申请期限
秋季学期截止4月30日
春季学期截止11月30日
学费
苏黎世大学每年学费为1578瑞士法郎。
生活费用
在瑞士生活每月生活费大约1000-1500瑞士法郎。
其他相关
与中国关系
苏黎世大学汉学系建于1950年,是瑞士大学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汉学教学与研究机构。2004年2月3日,中国教育部向瑞士苏黎世大学赠书仪式于苏黎世大学举行。中国驻瑞士使馆吴传福大使出席了赠书仪式并代表中国教育部向苏黎世大学赠书。他在致辞中感谢苏黎世大学为推动中瑞两国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人民间的友谊而培养汉语人才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希望这批图书能对苏黎世大学汉语教学与研究有所帮助。
我国著名的学者陈寅恪1910年考取官费留学,曾经就读于苏黎世大学,后任教于我国的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1926年6月,他只有36岁,就与梁启超、王国维一同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并称“清华三巨头”。他当时在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并在北京大学兼课,同时对佛教典籍和边疆史进行研究、着述。
对于前往苏黎世大学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基本要满足以下条件:如果你拥有中国大学学士学位毕业证书,可免试进入苏黎世大学就读。高中毕业加两年大学学历,必须通过瑞士大专院校录取考试,并且懂德文。可参加德国歌德学院高级德文水平考试或苏黎世大学德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