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咨询热线 400-900-8516
深圳荟同学校
首页 > 国际学校 > 深圳荟同学校 > 新闻动态 > 荟同项目制学习 | 文化、思想和货品是如何在丝绸之路上交流的?

荟同项目制学习 | 文化、思想和货品是如何在丝绸之路上交流的?

发布者:深圳荟同学校 2021-06-22 10:51:38


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是荟同课程的亮点之一。荟同老师们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给孩子们带来独一无二的学习体验。


不少家长很好奇,荟同的跨学科教学是如何进行的?项目式学习能给孩子们带来哪些收获?知识点是否能掌握牢固?


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上半学期五年级的「古代商贸」项目,带您了解荟同小学的跨学科项目制教学!



跨学科的项目制学习


项目制学习仅仅是有趣而已?


深圳荟同小学 STEM 部主任、五年级 STEM 老师 Gannett 是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硕士,她曾在美国技术和学校变革中心担任 STEM 重点项目的专业发展推动者,与纽约的公立学校教师合作,设计和实施了大量有意义的、基于项目的跨学科教育。


在她看来,把“有趣”视为关键,本就曲解了PBL的要义。



▲  Gannett 老师在课堂上


对 Gannett 来说,PBL 不仅仅是一个主题(topic),而应该一个项目(project),而荟同要做的是更丰富且更深入的项目制学习。二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可能在于,有没有一个真正能让学生投入思考的驱动问题。


在荟同五年级的「古代商贸」项目时,老师们设计的问题是,文化、思想和货品是如何在丝绸之路上交流的?“各学科老师围绕这个问题将知识重组设计,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学生也需要在这个问题下进行深入思考,这才是 PBL 的要点。”Gannett 强调。


语文课


邓老师是“深圳年度教师”、粤港澳大湾区特色教材编委,有着30多年丰富的中文教学经验,在她的课堂中仿佛有一种魔力,让孩子们爱上中文。


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为“名著阅读”,中文则以《西游记》为载体展开教学。老师们先从《西游记》故事的作者、时代和故事线、故事背景、历史背景出发,和学生一起研究唐僧四人的取经路线、地理知识,作为「古代商贸」项目式学习单元的导入。



彭老师是香港大学硕士,有着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了帮助孩子们加深对名著的印象,彭老师和邓老师一起,邀请同学们将《西游记》进行剧本改编并演绎,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孩子们都乐在其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书本知识。


▲ 学们们在课上进行《西游记》排练


很快,他们运用相同的方式开始学习丝绸之路上著名的旅行者:张骞、玄奘、马可波罗,深入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传播。



▲ “丝绸之路”路线图及城市展览


在通读《西游记》,《马可波罗游记》及《张骞和凿空西域》等书籍后,同学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研究不同的问题。比如“丝绸之路上交换的货物是什么?”,“张骞是如何凿空西域?”,“也有孩子回到文学本身,比较玄奘和唐僧的区别。”这种主动探究的方式,也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 同学们绘制的思维导图


从研究、阅读、绘制思维导图到讲解,不难发现,同学们主动带着问题进行探索,他们都将寻找到心中的答案。


英语课


如果你是马可波罗,你会发怎样的朋友圈?


操老师荣获埃克塞特大学的全球卓越奖学金,并前往英国在文学研究方向进行深造。她对于荟同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有着强烈的认同和深刻的认识。


在英语课上,操老师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用英语发一条马可波罗在中国见闻的朋友圈。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瞬间激起了同学们的无穷想象力。


▲ 孩子们极具想象力的“马可波罗”朋友圈


Courtney 老师是美国著名公立研究型大学-马里兰大学硕士。她在西班牙、中国教授英语,有着8年的英语教学经验。


在「古代商贸」的项目中,两位英语老师将学科知识与项目情境巧妙融合,以“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怪诞故事为锚点,给同学们设计出一节节妙趣横生的英语课。


▲ 同学们创作的的荒诞故事(滑动查看更多)


在课堂上,两位老师带领大家学习了拟声词、夸张这样的修辞语言也重温了明喻、暗喻,拟人等基本修辞手法,通过阅读 Paul Bunyan 这样的经典荒诞故事来认识荒诞故事的特征。学生们利用思维导图,检查表, 还有量化表来辅助写作。


最后,老师还鼓励同学们运用课上学习到的修辞语言,荒诞故事的特征,还有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来创作一篇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荒诞故事。



▲ 同学们积极的编写故事,并制作PPT视频


通过荒诞故事创作,孩子们也在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英语写作并对丝绸之路上的旅行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STEM 课


在古代,人们是如何运输丝绸之路上的货品?又运用到哪些 STEM 知识和原理?


Sander 老师在新技术开发和多媒体项目领域有着18年丰富的工作经验。他还曾创办过一家业界领先的 STEM 教育公司,对 STEM 课程设计有独到的理念。


▲ Sander 老师指导同学们制作模型


在 STEM 课上,Sander 和 Gannett 老师一起带着同学们一起走上丝绸之路,研究了古代的机器,如杠杆、滑轮、齿轮和其他非电动的机械的工作原理。


同学们还运用纸板,筷子和空塑料水瓶,制作了能把底部的水抽往高处的水泵——阿基米德螺杆。通过简单的物理原理,就实现了抽水的功能,孩子们无一不对古人的智慧感到惊叹。


▲ 同学们运用纸皮、细线等工具制作机械模型


与此同时,同学们还深入研究了丝绸之路上货物的运输工具,并着手设计了多个运输工具,这样学以致用的方式,也让知识牢牢地“黏”在了同学们的脑海里。



艺术课


陈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本硕连读七年的专业学习,让她拥有了扎实的绘画功底和深厚的艺术学养。她曾公派留学至瑞典皇家美院深造,并在美术馆举办了国画作品展。她在游历世界之后,更为强烈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艺术所蕴含的能量。


她将这千年古国的优良传统融入至当代艺术教育之中,让孩子们在汲取本土的养料之后,真正拥有放眼全球的底气。



在丝绸之路上,一方轻盈的丝巾承载着厚重的丝路文化。丝绸之路上的丝巾是如何设计和制作?


带着这些问题,创意设计部的陈乘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丝巾设计师”。在掌握了一定的软件操作和设计能力后,同学们进入到敦煌壁画的色彩研究。



▲ 同学们使用 sketchbook 工具进行设计练习


我们把色彩研究的时代选在了北凉、北魏,这属于敦煌壁画的早期,颜色稳重又生动,多用近补色结构平衡画面。


学生开始翻找敦煌画册,选择自己需要的图片资料作为最终的创作参考,设计出别具特色的丝巾。


▲ 同学们最终打磨出了自己的丝巾作品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始终给我们的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养分,这些颇具现代感的丝巾作品就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致敬。


▲  丝巾艺术展览


“丝绸之路”展览


最终的学习成果,五年级的孩子们则通过“丝绸之路”展览为四年级的同学做了一场精彩的展示。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逛展,不遗漏其中的精彩环节,五年级的同学特别设计了丝绸之路上的通关路线。


在丝绸之路展览上,四年级的同学们作为通关的旅行者,带上自己专属的“通关文牒”到不同的展位上游览,回答与展览有关的问题并获得相应的印章。而这样的方式,也让孩子们自然地沉醉其中。


▲ 低年级的同学们专注的听哥哥姐姐们讲解


此外,同学们还准备了《西游记》故事情节表演。生动有趣的演绎,让在场的同学和老师都忍不住捧腹大笑。


▲ 同学们现场演绎《西游记》


巧妙的项目设计,不仅让学生们各司其职,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更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技能。


在展会结束后,同学们还进行总结和反思,他们分析自己的在本次展会上的优势以及如何继续提升。


▲ 同学们记录下自己展会的心得和反思


丝绸之路展览在同学们的精彩讲解中完美落幕,孩子们在这个项目中所展现的探索精神,让我们倍感欣慰。




在跨学科的教学中,荟同老师们通过独特的课程设计将各学科知识串联,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深入思考,学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同学们也在充满趣味的项目中,更深刻地明白学科知识是如何真正地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这也正是荟同跨学科项目制教学的意义所在。

声明: 本文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观点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024招生报名登记

信息填入后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立即报名

报名成功后查看学校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招生老师:

联系电话:

学校邮箱:

官方网址:

学校地址:

官方微信: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