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咨询热线 400-900-8516
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首页 > 国际学校 > 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 新闻动态 > 非遗里的文化传承:记耀华中文周 · 非遗嘉年华活动

非遗里的文化传承:记耀华中文周 · 非遗嘉年华活动

发布者: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 2024-01-31 08:12:53





国际学校的中文课程是什么样的?


走进耀华国际教育学校广州校区别开生面的“中文周・非遗嘉年华”,首先闯入脑海的联想词汇,恐怕既不是“中文”、也不是“课程”。


这边厢孩子们围在北胜蔡李佛拳和广东醒狮的表演区旁目不转睛,那边厢又见他们在灰塑、面塑、水碓香粉、珐琅等等体验摊位上痛快淋漓。大家仿佛置身于一个主题公园──比“游乐场”更别具一格,又比“博物馆”更生动活泼。







令人眼前一亮的学习场景的背后,是实打实的文化底蕴。



在花都区文化馆(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指导和支持下,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区级非遗项目来到广州耀华展示。从传统手工艺(灰塑、面塑、珐琅、水碓香粉)到传统武术(北胜蔡李佛拳、广东醒狮),从民间习俗(盘古王诞)到传统美食(炭步鱼面),每项技艺背后都有独到的故事。


非遗项目进校园(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寓教于乐的巧思也体现在新潮的技术与形式之中,师生和家长不仅能在 VR 云展厅里身临其境深度体验花都区 36 项非遗项目,还能在手工制作区接受非遗传承人的沉浸式教学和指导。当天共有超过 800 位师生和家长参与,其中也包括从香港耀中来穗的同学。





当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再是束之高阁的传统,年轻的学子们又将如何兼收并蓄、融汇贯通,根植华夏、走向世界?借着这次非遗进校园的东风,耀中耀华学生在中文课上开启了一场对“传承”的叩问和实践。


点击下方观看【中文周·非遗嘉年华】视频回顾







传承
要依托人与人的链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们的载体往往要依托于一个个传承人。或者说,非遗传承人本身就是一座座鲜活的图书馆、博物馆。


这次嘉年华活动是非遗项目第一次走进花都区内的国际学校。古语有云,“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为了不辜负这份赤诚和善意,广州耀华的中外师生也以极大的热情和创意围绕“非遗”展开了探究,结合课内所学,让这一概念真正活起来、用起来。



六年级同学正在学习记叙文,他们开展的项目便是讲述非遗“守艺人”的传承故事,其中就包括灰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邵成村。


七年级同学刚好接触了新闻这一题材,所以走向社区、进行采访,推动社会大众关注并支持非遗,也借此机会向外籍友人介绍花都本土的非遗项目。


八年级同学则是重点关注议论文写作,于是启动圆桌会议,研讨国际社会不同非遗项目的守护过程及有效措施,也为花都本土的非遗保护寻找可以借鉴与创新的切入口。


IG1同学更是融汇贯通,延续耀华辩论的优良传统,围绕“非遗商业化是否有利于传承”展开唇枪舌战,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非遗推广与传承的了解。


嘉年华当天广州耀华中学部学习成果展示


在这样有机的学习过程中,每个耀华学子都通过人际沟通将非遗这一概念辐射了开来。这不仅播下了传承的种子,恰好也吻合了耀中耀华一贯的教育理念:打破课室“四面墙”的限制,走向社会,与真实的人建立连接,解决现实世界的问题,而非活在封闭的“象牙塔”内。



传承
在于主动回应,而非被动接受

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认同。为了把握这次接受非遗教育的机会,香港耀中的四年级学生也前来广州耀华,一同加入课堂。


广州耀华校区与香港耀中校区师生合影


香港耀中校区小学部师生代表团


灰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岭南地区独特的装饰艺术,“羊城八景”之一陈家祠便是代表建筑。嘉年华当天,花都区灰塑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刘娟来到了广州耀华,为四年级学生提供“大师课”,带领耀中耀华的孩子们参与灰塑文化衍生品的制作流程。


灰塑作品


老一辈传承人既已倾囊相受,耀中耀华学生亦决定主动传承、而非被动接受。


四年级孩子们将自己定位为小小传承人,担纲着向其他宾客介绍灰塑艺术的职责。他们清楚,假如用大段大段的文字展示,游览者必然不可能有耐心地认真读完。



于是,在老师的点拨之下,他们决定使用“秒懂百科”的形式,先查找资料、阅读和消化那些篇幅较长的干涩的描述性文本,然后再进行二次创作,比如漫画、改歌词等等,争取把关于灰塑的特点演绎得一目了然,让人“秒懂”。上百年的历史转化成明晰的时间轴,“耐酸、耐湿”等文绉绉的地域特色也被替换成诸如“为什么灰塑只有广东才有”一类的漫画式问答。



广州耀华校区与香港耀中校区的同学们

在本次中文周共同学习与体验非遗项目



这个过程其实无形中应用了诺贝尔得主费曼所总结的学习法:通过简短的语言,向别人清楚地解说一件事,来检验自己是否真正弄懂。经过这样的铺垫,耀中耀华的小小传承人在嘉年华当日听刘娟老师讲述的过程中便倍感亲切,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检验和操练自己已掌握的知识。


香港耀中老师惊喜道,原本还担心破不了冰,但是在齐头并进研习灰塑的过程中,粤港两地的孩子也很快玩到一起、亲密无间。



为了推广灰塑,花都区的传承人们锐意进取,将灰塑从传统祠堂内“请下来”,带进校园。耀中耀华的湾区学子或许也将在未来带着这些记忆与情感走向世界,不仅如此,他们还可以带着灰塑手信向国际友人介绍,那些与岭南、广州、花都有关的少年时代。



国家级非遗项目-灰塑 特色课堂(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传承
用创意联通课内与课外

非遗嘉年华当天,来自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四级调研员卢福汉在讲解民间习俗“盘古王诞”时,也结合“创意”这一概念,对盘古的形象做出了相关联的诠释。盘古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传承至今,便是广东人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所展现出的风貌。


卢福汉老师为当天到来的师生、家长们讲解“盘古王诞”的历史



“创意”一词,正好也是耀中耀华教育体系内的“统领性概念”之一。有了这样的统领性概念,跨学科与跨文化的迁移联动便成为了可能。不仅注重知识的深度,也追求思维的宽度。学生掌握了“创意”这一概念,便能够用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解决问题,以此工具来筹划和创造未来。


广州耀华四年级这群负责探究灰塑的学生,前阵子刚好就在中文课上开启了对“创意”的学习,切入点是“神话”这一文学体裁,正好就学习了盘古的故事。在阅读课内课外文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同步跟随工作纸的指引逐步熟悉“创意”概念,接触具体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表现形式,并反思:什么可以激发我的创造力?我可以创造出什么?


在探究非遗、争当小小传承人的过程中,学生也在反复磨炼自己的创意,把它从无意识的状态慢慢提炼成有意识的技能。带着这样的创新精神,他们在嘉年华当天近距离体验了灰塑、面塑、珐琅、水碓香粉等等创意环节,将“非遗”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语汇化作现实的作品。


嘉年华当天广州耀华小学部学习成果展示



事实上,这也是耀华以统领性概念为本的课程模式的优势之一。它重视学生的探究以及建构性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建立“所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且应用到非熟悉的情境中。



传承
即是根植华夏、走向世界

在一所拥有着双语学习共同体的国际学校里开展非遗嘉年华还有更深远的意义。


嘉年华活动中的“非遗美食街”



对于六七年级的学生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一个专有名词,而是在学习历程中要恒久面对的主题。比如在“全球视野”课程中,他们就在关注文化、学习将中国历史和地理作为一个整体看待,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挖掘隐藏的故事与意义,并从中体味是什么让中国独一无二、又是什么让中国与这个世界相通。他们与外籍教师交流各自文化的非遗项目,这些思考和体悟同时也囊括了跨学科、跨文化的联动。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一个漫长故事的引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来源。“守护非遗”四个字背后,是千百年来人类谋求合作与共识的愿景,它指涉着商业社会与政治文明,也记载了我们在各自的时地所面对的真实议题。

在耀中耀华首席教育总监吕子德博士看来,在全球化背景下,同学们都处于一个多种语言、多元文化和多维价值观交织的世界熔炉中,他们的接触面可能是祖父辈的千百倍。“面对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他要如何多角度去了解这个世界?要具备什么能力去参与塑造这个世界?他不可能像他的祖父辈般只会说一种语言、只理解一种生活方式、只无条件地认同一种文化或一种价值观,除了各类学科知识技能之外,他必须要通过储备不同的语言工具、文化工具,并对这些语言、文化工具的优劣得失有一定的把握,他才会有能力多角度地去解读世界,有条件以求同存异的方式,与不同背景的人沟通合作,共同塑造属于他们的未来世界。中国是世界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上述的理解下,深入了解中国语言、中国文化及其价值观,我相信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他分享道。


作为跨文化学习者和实践者,学生们也必将怀揣着对传统非遗的赤子之心根植华夏、走向世界。



传承
既拥有过去,也拥有未来


教育,从来就是一种朝向未来的事业。


借着中文周・非遗嘉年华的契机,耀中耀华学子在双语学习共同体的加持之下开展了一场三维式的学习。他们不仅仅局限于“知识 - 技能”的传统双核,而是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思辨,通过具体的项目,让“非遗”可见可感。在充满可能性的未知世界里,学科知识与技能也许会过时,但思辨却能令人与时俱进。





中文课程,在这样三维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不再停留于对中国语言和中华文化的掌握,而是来到价值层面,落实成了具体的扬弃与传承。别忘了,中文本身,也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对于我们每个普通的人来说,传承,就是越了解自己,越相信自己;对于一个民族、一种文化来说,传承,就是既拥有过去、也拥有未来。


恰恰是教育,将一个又一个原本孤立的个体放入其所属的民族与文化之中,与更大的世界相通。


了解自己,就是拥有过去;相信自己,就是拥有未来。

声明: 本文为国际教育号作者发布,观点不代表国际教育网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024招生报名登记

信息填入后招生老师会尽快与您联系!

立即报名

报名成功后查看学校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招生老师:

联系电话:

学校邮箱:

官方网址:

学校地址:

官方微信:

最新动态